講壇現場
“他們都叫我們‘地災’醫生,我們就是給大山‘看病’的。”“我們每天都在給祖國河山打B超和CT。”“在千里之外,就可以給大山把脈……”
2024年5月12日,恰逢全國第16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九三學社四川省委會副主委、成都理工大學校長許強教授用一場深入淺出的《地震與地質災害防范》科普講座,征服了線上線下的廣大觀眾。作為九三學社四川省委會、九三學社成都市委會聯合主辦的“九三·天府科學講壇”系列活動,這場分享不僅僅是許強本人的研究剖面和學術凝練,也是數十年來九三學社持續匯聚眾智參政議政,持續攻堅克難服務社會,為美麗四川、大美中國貢獻“九三力量”的生動印證。
品牌的力量:從地災“醫生”到“預言家”
講壇現場
講壇現場老、中、青社員齊聚,不斷舉起手機記錄精彩瞬間;網絡上觀眾紛紛留言感嘆或提問:“地震帶內外的能量釋放差別居然這么大?”“那遇到泥石流應該怎么跑呢?”在交流環節,來自西南石油大學、中建西南院、省地勘設計院、成都市科學傳播學會等單位的社員紛紛“搶”起了話筒……講堂結束后,意猶未盡的觀眾們圍住許強,請教、致敬、合影……不僅因為地質安全與生活息息相關,更關系到四川建設的方方面面。
我國以全球1/14的國土面積、1/5的人口,承受了全球1/3的大陸地震。而四川省大部分地區屬于高地震風險山區,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和次生地質災害是造成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茖W避險防災意義重大。
許強從地球內部構造講起,深入淺出地揭示了地震和地災成因,然后結合汶川地震、白格滑坡、新磨村滑坡等實例,展示了一位地質學家視角的“地災診治日記”。其中有“至暗時刻”——作為第一批深入汶川地震震中的專家,在落石和余震中他終于到達現場,救災工作伴隨著止不住的眼淚;其中有“追蹤報道”——“災后重建中,政府聽取建議,把地震帶全部鋪成了綠化帶”。這里面有他的科研理想成為現實——許強團隊的技術顛覆了人們對地質隊員必須“走山過河”的原始印象,“我們的勘察系統已可以精細到毫米級,人不去現場也能看清細小裂縫的形狀……”更有他的“意難平”,“很遺憾,現在我們仍然不能100%預報準確。”
野外勘察現場
實際上,地震和地災預警和防治措施已經不斷迭代升級。
經過30多年的持續研究,成都理工大學相關領域特別是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水平已居于世界前列?;趯嵕叭S的“天-空-地-內”協同觀測體系為預報地災打開了錦囊。
2017年國慶前夕,許強團隊發現監測系統上一處曲線加速“動起來”了,他抓起電話就打給甘肅省永靖縣鹽鍋峽鎮:“務必注意!黑方臺黨川區域即將發生滑坡,預計將在國慶期間發生!”
9月30日晚8點55分收到信息,當地政府緊急疏散了滑坡區域的20戶居民。10月1日凌晨5點,黑方臺西南側羅家段接連發生了三起滑坡,35萬立方米左右的黃土滾滾而下,這場滑坡總算是有驚無險。
這是成都理工大學國重實驗室針對甘肅黑方臺的第二次成功預警。截至目前,實驗室已成功精準預警甘肅黑方臺黃土滑坡十余次。當地從前被苦澀地稱為“黃土滑坡博物館”,現在已經被略帶調侃地改名為“滑坡預警博物館”。
近年來,隨著對甘肅、貴州、四川等地的多次成功預警,成理一次次向世人證明了地災預警技術值得信賴。官微公號等平臺發布的預警信息甚至成為了人們的“出行必讀”。成都人民詼諧的說,“地震預警聽專家的就是,不得有拐!”
一個個案例生動鮮活,觀眾時而揪心凝眸、時而會心微笑,現場不斷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理念的進化:從“被動救災”向“主動預防”
地災隱患調研現場
汶川地震以后,為建設更安全、更美麗的長江上游生態屏障,許強加大對地災防治交叉學科的探索,集合更多科研力量,在各個渠道奔走呼吁——要從“被動救災”向“主動預防”轉變!
經過多年努力,“天-空-地-內”全時空實景三維地質災害調查評價體系逐步形成,通過由光學遙感+合成孔徑雷達(InSAR)為主要手段的“普查”、由無人機三維攝影測量+三維激光掃描(LiDAR)為主要手段的“詳查”和由地面地質調查與專業監測為主要手段的“核查”組成的“三查”體系,為大地的安寧加上了多重保護。
2018年10月10日和11月3日,在西藏自治區江達縣白格村,金沙江右岸先后發生兩次大規?;?,堵塞金沙江形成堰塞湖。為“吃透”這個典型的大型高位滑坡隱患,許強團隊首先利用衛星“追溯歷史”,然后利用無人機攝影測量生成DSM、DOM等成果分析滑后特征,為地面專業監測儀器布設和堰塞體泄流槽開掘提供靶點,最后利用GNSS、地表裂縫計等地面專業監測儀器實時監測預警。在搶險期間,先后三次提前30分鐘精準預警局部垮塌,及時疏散泄流槽現場施工人員,有力保障了相關人員的生命安全。
“三查”體系在西部地區廣泛應用。其中,貴州省發現新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近2000處,其中高位隱蔽性隱患點近900處;四川省對6萬平方千米的地質災害高風險區進行隱患識別,新發現形變區840處;云南省利用光學遙感和InSAR相結合的手段,識別出50余處地質災害隱患……處于國際“領跑”水平的中國滑坡隱患早期識別與監測預警工作正是在這些“實戰”中不斷加速完善,一系列科研成果不僅與各地政府部門深度合作,更得到了全社會的認可和信賴。
了解大地,才能更好建設我們的家園。在九三學社四川省委會成立40周年、成都市級組織成立70周年之際,讓科學家面對公眾開講科普,是九三學社助力“科教興國”戰略、以所能服務社會所需的實際行動,更是對先輩精神的傳承和發揚。
在講座開頭,許強給大家展示了推測5000萬年后的地球,景象變換,堪稱白云蒼狗、滄海桑田。他說,地球時時刻刻都在轉動,地形地貌永遠在變化,人類也將長久地與地災共存?,F場和線上2萬名觀眾都感受到了他的未盡之言,美麗中國建設和防災減災事業也將代代接續奮進。
(作者:成都理工大學黨委宣傳部曾靈,九三學社四川省委會宣傳處黃羽)